2019/03/29 集团新闻
灿烂的阳光、透明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纯净的土壤,西藏就是一方独具魅力的净土。
民主改革60年以来,一粒发展的种子在西藏深深扎根,创造了“短短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一粒生态的种子,也正在这片净土萌发、扎根……
一粒修复生态的种子
为了更好的守护西藏这一方净土,生态数据+乡土种业是小草扎根的生态智慧。
▼游人如织的西藏
乡土植物引种驯化、苗木繁育生产、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生态修复标准构建等搭建生态修复体系,加大生物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保护与修复生态。
▼藏草团队在西藏地区采集种质资源
采集中,科研人员详细记录采集地气候、土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等信息,为开展乡土植物科研、生物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留下了宝贵资料。
对37种乡土植物进行驯化育苗,对毛蕊花、假酸浆等15种乡土植物开展田间试验。
▼在田间试验的乡土植物——假酸浆长势良好
针对59个品种开展试验,选育了天人菊、蓝亚麻等21种适应西藏的植物。
▼科研人员记录天人菊种苗生长量
在科技扶贫种苗示范区,藏草结合科学的管理技术,带动周边农牧民科技致富,进行标准化苗圃作业,为生态修复及园林用苗储备资源。
▼“藏草”试种的“金丝柳”,长势快、存活率高
此外,蒙草大数据团队为扎囊县开发了生态扶贫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专设生态监管模块,针对林业、草原及沙地等类型,为生态做全面体检,为生态保护提供依据,识别待修复区域并为之推荐适地适情的修复方案。
一粒生态扶贫的种子
扎囊县是山南市重点生态扶贫区域之一。2016年,该县开始大力实施生态产业扶贫,“藏草”万亩苗圃基地应运而生。该基地在扎囊县阿扎乡建设至今,积极开展生态产业扶贫:
村民们不仅可以人不离乡就近就业提高收入,还能学到技术。除了基础性的工作,“藏草”将把表现出色、基础扎实的贫困户培养成为植物组织培养、化验检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
▼藏草科研人员为务工村民讲解操作要领
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藏草还通过项目区土地租金增加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及贫困户家庭收入。
2018年,生态产业为扎囊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整体脱贫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成效,蒙草大数据团队为该县开发生态扶贫大数据平台:汇总当地贫困户致贫原因、所属生态资产等详细信息,帮助贫困户合理利用耕地、草场,实现生态资产经济效益最大化,并通过灾害预警帮助农牧民做好各类农业灾害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扎囊县生态扶贫大数据平台中的生态扶贫模块
该平台预计将于4月底上线,届时还将成为展示扎囊县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易地搬迁、生态岗位等扶贫工作内容的平台,在分享该县扶贫成果的同时,成为良好的对外展示窗口。
一粒推动农牧业发展的种子
扎囊县素有“西藏粮仓”的美称,是山南的粮食主产区,这里的耕作方式比较传统,抗风险能力较低。为此,蒙草大数据团队为扎囊县生态扶贫大数据中开发了助力农牧业发展的“西藏粮仓”模块。
该模块整体展示扎囊县的农业状况,包括耕地分布、长势、作物分类、历史产量等,使农业种植结构统计等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长势监测及灾害预警数据,结合作物估产模型,预测产量风险,辅助农牧民降低各类风险,合理种植与收获。
此外,“藏草”与西南民族大学就优良牧草引种驯化、藏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展开合作,共引入优良牧草种质资源66种共220份,包括紫羊茅,披碱草等应用广泛的蒙草植物,还有青牧1号,同德老芒麦等乡土草种。旨在培育优质乡土植物品种,降低种子生产成本,解决牧草缺口问题,造福广大农牧民。
一粒弘扬藏医药的种子
道地药材是长期应用优选出的,产在特定地域,比其他地区所产同种品质、疗效更好、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藏药区就是我国15个道地药材区之一,藏药中植物药占60%,矿物药和动物药各占20%,大部分藏药材生长的环境阳光强、紫外线强、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拥有高活性、低污染、药力充沛的特性。
近年来,藏医药热潮对藏药材的高品质、规模化产出提出挑战。为此,“藏草”与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药首席专家兰小中教授合作,旨在开发更多的藏药品种,既可以用于生态修复,更能够在保护珍稀濒危藏药种质资源的同时,研究藏药种植技术,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目前,藏草的万亩苗圃基地里,已经引种试种了喜马拉雅紫茉莉、打箭菊、甘青青兰、匙叶翼首草等30余个藏药品种,为下一步的繁育推广打下了基础。
▼基地繁育的藏药植物——匙叶翼首草
在扎囊县生态扶贫大数据平台中的“植物图册”模块,建有西藏植物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按照科、属、种区分植物名称,按工业用、药用、食用、饲用、有毒、有害等用途区分植物品种。未来,不只是藏药植物的种质资源将得到保护,其他各类西藏乡土植物的“生命火种”,都将在“藏草”的种质资源库妥善保护,延续一粒种子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