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集团新闻
6月8日13点30分,央视新闻频道直播世园会。央视记者走进内蒙古展园,探索内蒙古治沙之道及绿色发展之路。
三千年胡杨讲述内蒙古治沙故事
内蒙古是我国沙漠面积第二大的省区,园内微缩版的“阿拉善沙漠”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注意。
沙漠中屹立不倒的胡杨,因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顽强生命力,被称为“沙漠英雄树”。
▼内蒙古展园中的胡杨
一代又一代的内蒙古人民,正是凭借着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胡杨精神,在防沙治沙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百种耐寒耐旱植物恢复草原植被
沙冬青、山韭、马莲、长青石竹、芍药......
一连串略感陌生的植物名是否让你摸不着头脑?在内蒙古展园的生态体验区,共种植了近百种植物。它们形态各异、具备着不同的“本领”。
▼沙冬青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常绿灌木,是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地带土壤改良、固沙绿化的优良材料
▼山韭是优良的地被植物,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草原恢复植物之一
▼马莲广泛用于生态建设工程,对于固土保水、盐碱地绿化和造就湿地环境有明显效应
▼内蒙古展园中的长青石竹。长青石竹一年有11个月都是绿的,具有超强抗寒本领。蒙草科研人员将这一野生植物成功驯化,成功应用到北方寒冷地区的生态修复项目中,不仅绿期长,还减少了一半以上的灌溉用水
▼柳兰、芍药、山丹、金莲花因具备耐寒耐旱的特性,被称为“草原四大名花”
上百种耐寒耐旱植物,成为荒漠化治理及草原生态修复的主力军。
大数据种质资源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内蒙古园这几个中英文大字不一般。它们是用草原乡土植物种子填充的创意字。
这些种子是在大数据指导下从3000余种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来的。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实用性强。
本次北京世园会上由蒙草生态设计的内蒙古园、内蒙古蒙草园,在展示北国边疆靓丽风景的同时,也把先进的生态修复治理经验传递给全世界。
▼内蒙古园作为展示“生态内蒙古”的窗口,共分为生态体验区、科技体验区与生活体验区,其中生态体验区目前共种植近百种植物,包括15种乡土乔木,12种沙生植物,5种水生植物,其他大部分为宿根花卉,草原四大名花“芍药、山丹、金莲花、柳兰”也在其中
▼内蒙古蒙草园是本次世园会上唯一一个讲述''生态系统''的企业展园,展园建造以''生态理念和生态文明''为视角:不强调一区一域,不隔裂一草一木,不强加一砖一瓦,充分体现''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内蒙古用大数据的方式,分析种质资源和土壤的匹配程度,用乡土植物修复当地生态。蒙草生态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为基础,建成国内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及加工基地,其中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2.7万种,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3000余种,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3.3万余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100万份。
▼蒙草生态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为基础,建成国内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及加工基地
▼蒙草生态建立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这将为内蒙古全域乃至全国范围的沙漠治理,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出科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