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 集团新闻
70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绿化祖国”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城市”创建,再到现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版图上的绿色越来越多,城乡环境越来越美。
从修复黑岱沟排土场开始,到再现呼和塔拉城中草原、还绿百年矿山,再到治理大青山边坡,蒙草用大数据及种质资源给出了一组自带“美颜”的数据,沃草原、锁荒漠、绿矿山、造花海…… 累积修复不同生态类型区近2000万亩。
百年老矿的生态欠账怎么还?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版图的最北面,一座满目疮痍、开采了上百年的扎赉诺尔露天矿在经历数次改制后恢复正式生产,直到2017年关闭。
由于长期资源开采,矿区出现了植被严重缺失、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矿区生物多样性几乎消失殆尽。
▲开采后形成的“巨型天坑”
蒙草团队运用专业的大数据技术精准“读取”百年矿区修复的各项生态指标,并通过灌草混交种植,选择耐寒性极强的乡土植物,同时创新多种施工工艺和标准,给出不同阶段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精准修复矿区生态。
▲蒙草团队利用现代3s技术对矿区进行场地环境分析
快速建模:蒙草团队通过运用卫星和无人机采集矿区影像数据,利用云计算平台和建模平台,快速构建矿区实景的三维模型。
配比植物:结合数据建模,依据不同地形地貌,给出相对应的施工工艺、生产任务、植物配比等。
全程追踪:蒙草矿山团队不断将各项数据传递到大数据平台,为矿区后期的实时管护提供合理化方案。
如今的矿区已成功生长各种植物40余种,形成了稳定、适应的生态群落,良性小气候生境初现成效。
▲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修复前后实景对比
如何实现生态精准修复?
实现生态精准修复,既要有适合的种子,也要靠精确的数据。
▲蒙草种业中心实景
蒙草已经建成国内数据和规模都领先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2.7万种;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5000余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3.3万余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100万份;审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17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项;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在全国范围建立起1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研究机构,合作种苗繁育基地30万亩,引进有自动化的育苗生产线,2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植物工场,每天可实现80万株种苗的生产,年产达3亿株。
▲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
利用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用户可实现点击任意一个坐标点,即可查询该地区的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态本底数据信息,配合相关技术为生态管理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目前产品已经覆盖智慧草牧业、智慧林业、智慧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指数评估。为区域生态做全方位的体检,实现为生态体检,为产业导航。
用行动记录新中国70年生态变化
70年,内蒙古的草原、矿山、湿地、荒漠等不同自然环境的生态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蒙草从修复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起步,深入种质资源的研究和繁育体系建设,同时研发生态大数据智慧指导生态的精准修复,实现“山水林田湖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用行动记录新中国70年生态变化。
▲呼和塔拉草原生态修复前后实景对比
▲乌拉盖沙化草地生态修复前后实景对比
▲大青山生态修复前后实景对比
(文章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