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集团新闻
过去数月来,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正是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与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生态基底,野生动植物群落明显增多,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构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呼和浩特首个AI公园:小草公园里小刺猬安家
▲藏草科研团队在海拔4000米的西藏高寒地区采集到的雪莲/雪兔子野生种质资源
【山】满洲里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凭借“先数据、再科研、后配方”破译生态密码,从“人造天坑”到“生态绿洲”,实现百年矿山披绿蝶变。
利用智慧矿山系统全面掌握生态状况,持续跟踪各种原生植物恢复情况,看飞鸟、昆虫、动物回归家园。
▲智慧矿山生态大数据平台
【水】岱海湖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与建设,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鸟类种类逐年增加。
利用内蒙古首个智能物种监测系统,岱海水生态大数据监测分析研究平台,运用AI模型算法等数字技术,追踪识别,什么鸟、多少只、在哪儿。
▲岱海水生态监测平台
【林】呼和浩特大青山区域,野生动植物情况如何?有无病虫害发生、是否发现珍稀物种?
智慧林草系统实时监测,区域内野生动植物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呼和浩特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
【草】昔日黄沙漫天、飞沙走石,在人工干预下启发生态自愈能力,重现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川》盛景,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利用生命共同体大数据平台监测管护,野兔、小狐狸、红隼等动物回归,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和谐共生。
▲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
【沙】天边草原乌拉盖,如今不仅抑制住了沙化、荒漠化的势头,还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点击草原动态监测平台,让你知道内蒙古有多少牛羊?草原的生长状况能养多少牛羊?
▲乌拉盖草原动态监测平台
利用北斗卫星、物联网设备,草原动物及其原生植物种类一目了然。
用数字技术赋能自然种源,为生物多样性插上“翅膀”、安上“天眼”,用大数据服务大生态和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