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保育繁推”种业体系 蒙草生态助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2022/06/30 集团新闻

6月26日,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乡土草种与草原生态修复”为主题开展了交流与探讨。作为致力于我国草种业发展多年的社会力量,蒙草生态受邀参会。

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草种业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蒙草生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机制。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做的不是草种,而是草产业,要实实在在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顺国情、合地情之路。”

    补齐短板 夯实草种业发展基础

    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草原畜牧业,都需要发达的草种业作为坚实的支撑。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必须把草种的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草种业种源自主可控、产业自立自强。

    立足内蒙古,针对草种产量低、研发投资大、从研究到应用时间长等短板问题,王召明建议:一是建立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保障种源安全;二是建立数字种业、数字农业机制,实现互通共享;三是适当放宽部分土地使用属性,让非粮种子制种田与农田轮换使用,完善草产业体系,实现政策保障。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向记者表示:“‘草’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草产业应用广泛,补齐草种业短板、加速草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草’的产业出发。这就需要从粮食、生态、健康、景观、环境美化等角度入手,开发新的草种,研发新的产品,规范草种用种,实现草种业健康发展”。

    蒙草生态表示,接下来将整合研究成果,依托创新联合体加强草种业技术攻关,用数据平台实现共享互通、共研共用,补齐草种业发展短板,攻克草种业发展难题。

    做好创新 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但我国草种业与主粮种业相比,仍未形成真正的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科学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快推动我国草种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成为业界共识。

    在蒙草生态团队看来,要想实现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014年以来,团队持续加大特色种业科研、应用研究投入,研发多品类种子生态包,精准修复草原、矿山、荒漠等生态类型3000万亩,将科研成果转化于应用实践,以技术应用案例带动生态修复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蒙草生态副总经理、研发负责人王媛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质的种源,用起来才是最大的保护。近年来蒙草生态大力度投入种业应用实践,打造‘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在全国布局采种田25万亩,其中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建设8000亩苜蓿燕麦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在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建设10000亩冰草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着力让特色种子不只‘存在库里’更要‘种在地里’。此外,公司创新种子生态包品类,广泛应用于各生态修复类型,实现可持续精准生态修复,让林草、农牧产业有种子可用、有种子适用。”

    对于我国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应如何规划布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表示:“一是建议加强草种基地建设,解决有品种、无种子的‘卡脖子’问题,打造乡土草种生产的‘航空母舰’,解决国内草种需求,并逐步占领国际市场。二是建议简化野生栽培品种审批程序,使之更趋合理,只要能将野生草种栽培、并生产大量种子,即可认定为品种。三是建议将灌木、特别是草原地区生长的灌木,统一纳入草业研究范畴,在育种、种子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权。四是建议进一步支持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其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

    种业振兴,科技是根本支撑。蒙草生态表示,下一步将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具有国家影响力、竞争力的草产业创新产业链,打造草种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核心成果转化基地及企业孵化平台,打通草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路径,探索适合国情地情的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模式,推动我国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