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蒙草帮助北京“种草”
2016/07/05 集团新闻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内蒙古采访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北京和内蒙古的合作将从“对口帮扶”进一步转向“区域合作为主”,规划也将以“合作”作为主线。内蒙古帮助北京“种草”,北京转移部分产业。
内蒙古的小草“走”进北京,如石竹、二色补血草等。蒙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筛选、培育并经过长时间环境测试等,上述植物适应北京当地的环境,并且节水效果明显。
除了小草,还有更多的节水抗旱技术被带进北京。据了解,2016年4月,北京通过一项名为《绿地节水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内蒙古相关技术人员也曾参与其中。曾参与制定技术规范的蒙草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该标准从植物节水、生态建设等多个技术点进行突破,形成更具体系化的标准,实用及指导性也更强。
2014年,内蒙古相关企业在北京建设“京津冀周边地区乡土植物研究院”。该研究院致力以北京地区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乡土植物资源的搜集、评级、应用、培育等。未来,北京和内蒙古区域合作将继续“有来有往”。“十三五”时期,还将共同推进两地科技转化产业合作,如支持北京高端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新型化工产业向内蒙古转移。
新的《绿地节水技术规范》对园林生态建设提出体系化标准。曾参与制定标准的北京蒙草节水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梅解释,土壤、植物、水等部分均需考虑。哪些植物节水抗旱?郭建梅介绍,总体而言,地被植物及乡土植物需水量较低,耐旱性较强。“但也不能泛泛而谈。”她说,“以月季为例,不同种月季的耗水量仍大有不同。”
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不同地区对景观性及节水效果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上述负责人介绍,景观性要求较高的地方,利用技术大概可节水10%到20%。对于内蒙古部分节水要求较高的区域,节水效果甚至达六七成。
目前,工作人员正从北京的乡土野生植物中选择繁育并推广节水抗旱效果的品种。“从大自然中进行选择,如飞燕草等。”郭建梅说,“有时需要两三年时间评价其节水效果。”
欢迎关注蒙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