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草种产业运营体系 蒙草“育繁推“一体化模式或成行业新出路

2015/08/11 集团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就是需要优良的种子资源做支撑。
        在草原综合植被、沙化土地治理方面,我国优质的草种资源尤为缺乏,超过30万吨的需求,市场容量超过百亿。但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等因素影响,我国草种主要依靠进口,在国家宏观政策利好,草种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历史时刻,本土草种企业如何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突围,尤其是适应不同区域的本土草种。
        2015年8月1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主办,蒙草公司、为草原公益组织承办的“2015现代草种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上,农业部草业部门主管领导、行业专家、草种业企业家敞开心扉地进行了一场深刻讨论,旨在找出中国草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中国草种产业未来如何突围。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毛培胜对中国草种业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贠旭江从草种业的法律法规及草种良繁体系建设上做出工作报告;兰州大学教授王艳荣针对种子质量的现状和对策给出了专业建议。经过一天积极的探讨,总结出阻碍中国草种产业的发展的五大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草种生产没有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良种繁育体系,新品种的培育者和种子生产者脱节,新品种大都来自科研院所,对育种者的评价标准没有与市场推广结果紧密结合。新品种培育成功后缺少良种繁育的动力和机制。
        第二,、我国生产的种子缺乏制度保障、等级认定和标签制约,造成市场种子遗传混乱、来源不清、品牌没有保证、市场流通和草种合格率不到50%,出了问题无法追根寻源。
        第三,、种子专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不高、专业指导不足、技术含量低下,种子生产和牧草生产不分家,管理粗放、质量把关不严、缺乏对种子专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要求和严格管理,直接影响了草种生产潜力和水平。
        第四,、和粮食作物相比,草种生产边缘化,可利用土地贫瘠、种植环境艰难,基础生产条件简陋、基本建设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过高,严重影响草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第五,、草种生产布局不尽科学合理,生产企业各自为政、团队零散、缺乏龙头企业、缺乏整合实力、缺乏核心竞争力,每个种子企业都在边生产边挣扎。


蒙草公司研发总监纪大才
 

        作为草种业的老兵,蒙草技术研发总监纪大才老师指出,“草种业面很多严峻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草种业发展到现阶段客观的存在的问题。草种产业的背景是草食畜牧业大量的需求带动草产业的发展,草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带动草种业的起步。而不是强大的草种业带动草产业的发展,然后带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草种业发展的机遇。草种产业的发展处在十分粗放的阶段,研究虽然走在前端,但由于体制、技术等各方面问题,研究结果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未来还需要各方都在设法解决草种产业所面临的问题。”纪老师在会上呼吁:本次峰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民族种业”同时,蒙草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钱瑞霞提出:由行业协会扛旗,把草种的认证体系建立起来,共同推进中国草种产业的发展。

        在本届论坛上,为了顺利承担和完成草业发展任务,改变草种生产被动局面,经过多方探讨,论坛全体与会者提出了呼吁和建议,希望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我国草种产业的发展。
        会上对中国草种业的发展提出四条倡议:
        第一、组建草种产业联合舰队,打造草种产业航母旗舰;构建“三位一结合”的产业体系,提升企业的“五个能力”;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草种产业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整合种业资源,调动社会资本资源,扶持龙头企业,快速提升我国草种业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供种能力和监管能力,确保优良品种和主打品种的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第二、逐步建立以企业为育种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育种专家、学者与企业合作或直接进入企业,保存、挖掘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努力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从事优良草品种的原原种、原种和商品种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同时建立草种育种与生产销售的补偿机制,使得种子生产做到“四结合”,即草种生产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和育种者相结合、和品牌权益相结合、和生产效益相结合。
        第三、科学布局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资金投入;针对草种生产特点和规律,确定一批优势草种,由企业为主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土地整合的时机,结合农民合作社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建立优势草种生产区和生产基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力促这些基地和生产区能够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科学的生产种子、并力争逐步提高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四、建立种子生产的标签制度、创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通过标签制度,认定种子生产的遗传等级、质量等级、生产源基地、种子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种子生产的全面审定制度;确保市场流通的品种是确真的,品质是符合遗传要求的,质量是符合标准的,责任是可以追溯的;通过建立一支诚信草种产业队伍,为草原发展夯实基础条件。
        在本届论坛给出的四条主要建议中,不仅涉及育种机制、种子生产布局、种子生产制度等基础培育方面,更从顶层规划,致力打造草种产业航母旗舰,调动社会资本资源,扶持龙头企业,从产业角度推进行业发展。
        商业化育种机制也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鼓励育种专家、学者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得到认可。作为草种业唯一的上市公司,蒙草公司更是先人一步,在企业创办之初就力邀众多科学院所的专家进入蒙草,共同研发出蒙草三大核心技术: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抗旱园林绿化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为蒙草的草种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蒙草的八大研究院中的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京津冀周边地区乡土植物研究院、阿拉善沙生植物研究院、呼伦贝尔耐寒植物研究院更是将地域差异性以及草种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有针对性的对于乡土野生草种进行了研究和培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坪、草地、草原”的种质资源研究,已经取得科技性的突破,已收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1600余种种质资源;其中,已驯化繁育、推广应用160余种。蒙草公司已经提出“牧草种植用种、生态治理用种、美化绿化用种”的“育繁推“战略计划,目前自有育种面积12万亩、天然制种有机草场面积近300万亩。蒙草公司依托它的科研优势及日常积累,将会引领带动民族草种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草种业的第一品牌。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以及本次论坛多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中国草种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相信中国草种产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注:以下网站也在第一时间转载了本文:光明网、国际在线、全景网、北国网、中国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商企网、大众财经网、龙游新闻网、天津北方网、东北网、日照网、黑龙江网络广播网等)






欢迎关注蒙草官方微信